當我還在抱著小寶寶、翻閱幼兒教育書籍時,就常聽到媽媽群組裡有人問:直資小學好唔好?直資小學學費貴唔貴?要報直資還是報私立?說真的,那時候的我一頭霧水。
慢慢走過來,見過幾間直資小學開放日、問過校方職員、與其他媽媽交換經驗,我才慢慢把這些問題理清楚。其實,直資小學學費只是其中一環;它背後牽涉的是辦學自主、資源彈性、升中安排、學校聲譽等等。
在這篇文章裏,我想跟你分享我對直資小學的理解、好處、缺點及學費,以及如何看直資小學排名/選校策略。希望幫你在這條升小路上,多一份清晰、少一點焦慮。
直資小學是什麼?與公立/資助/私立的分別
1.直資小學定義與特色
「直資」全名是「直接資助計劃(DSS, Direct Subsidy Scheme)」,直資小學是參與這個計劃的學校。它們通常具備以下特色:
-
學校獲得政府基本資助,但並非完全由政府經營。
-
校方在課程設計、收費、收生政策、校本特色等方面,享有較高的自主權。
-
必須設立學費減免或獎助學金機制,確保有經濟需要的學生不被排拒。
-
在招生方式上,可以自行定義報名時間、面試形式等,但必須遵守教育局對收費與公平性的規管。
正如教育平台指出:直資學校在課程、收費與收生方面具較多彈性,但仍需在政府監管範圍內運作。
2.公立/資助/私立學校對比
| 類型 | 費用 | 管理/控制 | 收生方式 | 優勢 | 限制 |
|---|---|---|---|---|---|
| 官立 | 免費(無學費) | 教育局全盤管理 | 小一統一派位 | 負擔較輕、制度穩定 | 課程彈性較低、資源較平均 |
| 資助(津貼) | 免費或象徵費用 | 非牟利/宗教機構 + 政府資助 | 小一統一派位 | 社區覆蓋率廣、校網資源 | 教學及資源自由度有限 |
| 直資 | 要繳學費 + 政府補助 | 校董會主理 + 部分政府資助 | 自行報名、部分面試或篩選 | 課程彈性高、特色多、自主性強 | 學費負擔較高、競爭激烈 |
| 私立 | 完全自費 | 完全獨立經營 | 自行報名、可能有筆試/考核 | 彈性最高、課程多元、頂尖設施 | 學費昂貴、資源落差大 |
在許多家長的心中,最常被混淆的是「直資小學」與「私立小學」。私立小學多為完全自費、經營自主,而直資小學則在獲得政府部分資助與要遵從一定規管的前提下,享有較高自主性。這樣的定位讓直資小學在香港教育體系中常被視為「中間路線」——在負擔與資源之間做平衡。
直資小學每年學費範圍廣泛,由數千至幾萬元不等,所有直資學校必須設立學費減免制度。而私立學校則學費通常更高,且不受政府補貼。
直資小學學費多少?
說了那麼多,最讓家長關心的還是:直資小學學費到底多少?根據媒體報導整理,以下是香港部分直資小學學費範例:
| 學校名稱 | 地區 | 年度學費 | 備註 |
|---|---|---|---|
|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 港島 | HKD 82,300 | 為一條龍直資名校之一 |
| 聖保羅書院小學 | 港島 | HKD 32,000 | 一般直資校費率數目 |
| 港大同學會小學 | 東區 | HKD 37,880 | 常被家長作為直資代表校之一 |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 九龍城 | HKD 58,190 | 在直資小學中屬較高收費水平 |
|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 九龍 | HKD 15,450 | 相對親民的直資小學例子 |
| 直資小學學費最平例子: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 | 新界/全港 | HKD 7,370 | 在直資/直資私立對比中屬特別低價整例 |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直資小學學費差異相當大:最低可能只需幾千元(如 HKD 7,370),最高可能高達八萬多元。
這種差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因素:
-
學校是否為一條龍(中小連接)或附設中學
-
所處地段與地皮成本
-
學校設施、師資水平、課程特色
-
是否提供額外課外活動、音樂、體育、外語班等
-
學校自主選定的收費策略與補助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直資學校在向教育局申請調整學費時,需提交經過家長諮詢的財務預算。 此外,學校雖可調整學費,但也要考慮公平性與減免政策。
因此,當你在瀏覽各直資學校學費時,不僅要看標示數字,更要看看該數字是否包含課外班、膳食、校服、旅行等附加費用;是否可分期付款;是否有學費減免或獎助學金機制。
直資小學好處有哪些?

1. 課程彈性與特色更多
直資小學通常有更多空間自行設計校本課程、增加 STEM、探究學習、雙語教學、藝術音樂課程等。學生在校園中能接觸更豐富的學習元素,不局限於標準課本教學。這樣對於有興趣或潛力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能讓他們被激發、被挑戰的環境。
2. 升中銜接可能較順暢
不少直資小學屬於一條龍體系,即從小學升上其附屬的中學,學生可能能夠「直升」或有保底名額,不必完全依賴中學派位結果,這給家長一個額外的穩定感。這對我這種心裡總想多條退路的媽媽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安心因素。
3. 辦學自主與資源運用彈性
直資學校可以決定自己如何運用資源、投入哪些特色項目,哪怕是學校願景、教學語言、時間表設計,也能更貼近學生與社區需要。這讓學校在差異化上更有空間,不會被過度統一化。
4. 必須設學費減免/獎學金
由於直資學校仍屬接受政府資助的一環,它們必須設立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機制,以保障有經濟需要的家庭也能入讀。這讓我感受到一點「社會責任感」,減低了我對學費負擔的心理壓力。
5. 吸引優秀師資與較高競爭力
直資學校在收費與自主度方面比較有彈性,有能力吸引優秀老師、投資較新設備或教學資源。在我的開放日參觀中,就見到直資校舍比較新、課室設備較現代、教學語言環境也較國際化。
直資學校缺點有哪些?
當然,沒有完美的學校,直資小學也有它的風險與不便。在這裡我誠實地把我與其他媽媽討論中聽到的缺點和可能要承受的部分,讓你有心理準備。
1. 學費負擔不小
即使直資比私立便宜一些,但那也是「比私立便宜一點」的範圍。假如一間校費要 HKD 30,000–80,000/年,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仍是重大負擔。尤其如果家庭有多個孩子,或有其他教育開支(補習、音樂興趣班等),壓力會比較明顯。
2. 學費波動與調整風險
直資學校雖然自主定價,但每年仍可能因各種成本上升(如租金、師資薪酬、維修、設備更新等)調整學費。有些家長就擔憂學費會逐年上升,使得長期投入的不確定性變大。
3. 招生競爭激烈、篩選壓力
因為直資學校名額有限,而且通常被視為優質選項,報名競爭常較激烈。孩子可能要參加面試、表現演說、小組活動、家長面談等。這對某些性格內向或相對逆緣的小朋友來說,壓力會比較大。作為媽媽,看見孩子在面試前緊張,我心裡也會揪。
4. 校網外、交通時間可能較遠
直資學校不像官立或資助學校那樣有校網劃分限制,家長往往要跨過區域去報名。這意味著交通時間可能拉長、上學路線更複雜,對每天接送或居住交通安排的家庭來說,是一筆隱藏成本。
5. 不等於頂尖、品質差異大
雖然直資比一般學校彈性更高、資源更多,但這不保證每間直資學校都能做到「最好」。不同直資校在管理、師資、教學風格、校風文化上差距可能很大。有些直資校只是走特色路線,但在基本教學質量上接近一般學校。家長要仔細考察,而非只看「直資」這個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