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小一定要在戶籍地讀嗎?」
-
「如果我們搬家,國小轉學一定要遷戶籍嗎?」
-
「小孩入學後如果戶籍遷出,會不會被要求回到戶籍地就讀?」
-
「聽說有免遷戶籍轉學的情況?是不是真的可以跨學區就讀?」
這些問題常常讓人頭昏腦脹。其實,答案並不是完全黑白分明,而是要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與學校政策的規定。以下我就從幾個面向來和大家聊聊,給各位家長比較明朗的判斷方向。
先搞清楚:戶籍地、就學地、學區的關係
在深入題目之前,我們先釐清幾個關鍵字,讓後續討論不那麼模糊。
| 名詞 | 意思 | 重點備註 |
|---|---|---|
| 戶籍地 | 孩子與父母在戶政機關登記的住址 | 法律上的「戶口」地址 |
| 就學地 / 學校所在地 | 學校實際所在的位置 | 學生日常上學的地方 |
| 學區 | 學校為招生所規劃的地理範圍 | 通常學校只接受該學區內的學生就讀或轉入 |
| 跨學區就讀 / 免遷戶籍轉學 | 指學生要去不在戶籍地、也不在原本學區的學校 | 要看所在地的規定是否准許及條件 |
這三個概念互相牽扯:戶籍地有時是「入學優先考量」的依據,學區則是「該校招生範圍」的劃分。就學地是實際上下學的地點。理解這三者的關係,就比較不會被「戶籍/學區」弄迷惑了。
國小一定要在戶籍地讀嗎?

很多家長會問:國小一定要在戶籍地讀嗎?答案通常是:不一定必須,但有條件限制。以下是不同情況下的規定:
(一)入學階段:新生入學通常以戶籍為主
對於剛要進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多數縣市的招生規定會以戶籍地或設籍地為主要參考。也就是說,若孩子的戶籍在 A 區,你在 B 區搬家,但戶籍沒有遷來 B 區,可能會被分配到 A 區的學校,或者被排在 B 區學校的備取名單。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地方政府要確保招生公平、控制學校人數。
有些案例中,如果戶籍遷來新住處後,也要在學區內才可以申請轉入該校。像臺北市的相關規範,就規定「國民小學學生確因家庭戶口遷移,持有戶口證明文件且有居住事實者,始可申請轉學」
也就是說,若你家剛好搬去某地區,若戶籍還在舊處,招生系統可能不把你列為該地學區的孩子。這就讓許多父母會說:「要遷戶籍比較保險。」
(二)就讀期間:不一定要常換戶籍、也不一定被要求回戶籍地
若孩子已經在某校就讀了幾年,而你們搬家,是否一定要把戶籍遷過去?答案:在某些縣市/學校,有可能會要求轉學、或因為學籍管理的關係希望遷戶籍,但通常不會強制要求立即遷戶籍。
舉例來說,在新北市的轉學要點裡,有一條就說:「學生因家庭戶口遷移,持有戶口證明文件並有居住事實者,始得申請轉學」;也就是說,若戶籍尚未遷移,學校可能無法受理轉入。另外也強調「各國民小學不得強制學生轉學」,也就是:學校不能因為戶籍變動就強迫孩子搬校。
所以,若孩子已經在舊校穩定,也許你們可以先觀望、在條件許可範圍內維持現有就讀,不一定要立刻變動戶籍或轉學。
國小轉學一定要遷戶籍嗎?
這是很多家長最在意的問題。如果你問我:國小轉學一定要遷戶籍嗎?我的答案是:大部分情況是需要的。
(一)為什麼很多學校會要求遷戶籍?
-
學區限制與招生公平性:學校通常只接受「在其招生學區內」的學生轉入,以避免外地學生擠占在地孩子的名額。若戶籍未遷來,即使孩子實際住在那邊,也可能被認定為「非學區學生」。
-
學籍資料管理方便:學校在處理學生資料、通訊、地方教育資源分配時,用戶籍地址比較容易核對與管理。
-
法規支援:一些地方法規或縣市轉學作業辦法中,明確規定要遷戶籍後才可以辦理轉出/轉入手續。像臺北市就明定「學生與父、母或監護人必須先辦妥戶籍遷移,以遷移後之戶籍為轉出入之依據」。
(二)例外情況:能夠免遷戶籍轉學的案例
並不是「一定要遷」這條線永遠都成立,有些情況下可以免遷戶籍轉學。主要包括:
-
身心障礙或特殊教育需求:有些縣市規定,為照顧身心障礙學生,若學校中有相關安置班級或設施,學生可以經申請免遷戶籍就讀該校。臺北市就有此規定。
-
兄弟姊妹一起就讀:如果兄弟姊妹已在某校就讀,有些地方教育局可能允許免遷戶籍轉過去,讓兄弟姊妹能在同校就讀。
-
因為學校額滿、行為適應不良、特殊安置:在高雄市的學籍管理要點中,就有規定若學生因「行為適應不良」需轉到其他校園,或被列為保護案例,有時就不受戶籍限制。
如果你正好符合這些例外情況,就有機會「國小跨學區就讀」或「免遷戶籍轉學」。但要強調:這些例外通常要經過申請、認定、審核,不是自動就能通過。
(三)比較表:何時需要遷戶籍,何時不必
| 情況 | 需要遷戶籍 | 可能免遷戶籍 | 備註 |
|---|---|---|---|
| 新生入學,想讀非戶籍地學校 | 是 | 很少 | 要看當地招生規定 |
| 已就讀期間搬家,想轉學 | 多數情況是 | 若符合例外(特殊需求、兄弟姊妹、安置) | 要依縣市政策、學校審核 |
| 跨縣市、跨直轄市轉學 | 幾乎都要遷戶籍 | 幾乎無例外 | 因為學籍、管轄不同 |
| 同縣市內但跨學區轉學 | 多數要 | 若學校有開放「自由學區/跨學區就讀」政策 | 部分縣市或學校有開放名額限制 |
國小入學後戶籍遷出有什麼影響?
有些家庭是已經讓孩子入學後才搬家、才把戶籍遷出來,這時可能會擔心:「國小入學後戶籍遷出,會不會被要求回到戶籍地就讀?」讓我一個例子跟你聊可能的情境,以及怎麼因應。
小安在 A 校就讀三年級,某一天因為爸爸工作的變動,全家搬到 B 區。原本戶籍在 A 區,但新家在 B 區。父母猶豫:「要不要把戶籍也遷到 B 區?」如果不遷,也許可以讓孩子繼續在 A 校念。但如果將戶籍遷出,那 A 區學校會不會強迫他轉走呢?
可能造成的影響
-
學籍審查、資料更新困擾
若戶籍搬到 B 區,學校在學籍資料更新、聯絡地址、通知寄送、課外活動安排等方面,可能會依戶籍資料來核對。若資料顯示戶籍在外區,可能需要補件、說明,以確保真實居住事實。 -
學校轉出/強制轉學的風險
在某些地區,若學校發現學生戶籍已遷出該校學區,可能會「建議」或「要求」學生轉回戶籍地學校就讀。部分學校可能在例行檢查學生戶籍、居住事實時,就會啟動這種程序。北市的法規就有條款指出,「各國民小學對全校學生應多作了解,若發現學生之戶籍已遷至本校學區外或戶籍雖設於本校學區內卻無居住事實者,應即請其轉學至戶籍所在地之學校或居住地學區之學校。」 -
轉學與返校的麻煩
若明年真的要轉學,遷戶籍晚了、文件準備不全、學校名額已滿,可能面臨轉不進、抽籤失利等風險。
建議的應對方式
-
先向現任學校確認政策:搬家前可以先打電話問學校或教務處:「如果戶籍遷出,還能繼續就讀嗎?有無強制轉學機制?」
-
保留住址證明與居住事實:有些學校在漏查戶籍時,也可能要求家長提供居住證明(租約、水電單、街道門牌信件等)。
-
根據搬家與新住處條件評估:如果新家與原學校距離不遠、交通方便,也許維持就讀對孩子適應性比較好;相反若交通不便,趁搬家時轉校是合理規劃。
國小跨學區就讀可以嗎?

國小跨學區就讀是希望孩子能去非自己戶籍、甚至非原學區的學校。這在家長心中常常是夢想:離家近、學校讚、師資好,為什麼不能過去?答案:有可能,但通常要符合同意條件、名額限制與審核流程。以下是常見的國小跨學區就讀方式:
-
自由學區或開放學區政策
有些縣市或學校有「自由學區」或「開放學區」政策,讓部分名額給予非學區內的學生申請。這時即使孩子戶籍不在該學區,也能「跨學區就讀」。但通常要競爭、抽籤、排候補。
在新北市的轉學要點裡,就明訂「申請轉入全市自由學區學校,不在遷戶籍限制之列」。 -
就近入學或交通便利考量
若搬家後距離原校較遠,或交通不便,有些縣市可能考慮讓孩子就近就學(雖非本學區),但這需通過教育局/學校審核,並非所有縣市都有這樣彈性。 -
例外需求、特殊就學需求
如前面提到,如果孩子有特殊需求、輔導需求、兄弟姊妹就讀、或家長工作因素,有些縣市會作特殊安排,允許跨學區就讀。
注意事項
-
跨學區就讀,不是每年都可以調動,通常要在特定時間(如學年開始前、寒暑假)申請。
-
若你跨學區就讀但未遷戶籍,仍可能在後續被要求補件、證明居住事實。
-
跨學區名額通常有限,有些熱門校會因為名額已滿而無法錄取。
各縣市國小跨學區就讀規定
| 縣市/直轄市 | 國小轉學/跨區是否需遷戶籍 | 是否有免遷戶籍情況 | 主要例外或特殊規定 | 建議重點 |
|---|---|---|---|---|
| 新北市 | 一般是要遷戶籍 | 有 | 自由學區轉入、特殊教育安置、兄弟姊妹同校者、額滿校改分發者等 | 若要跨校、跨學區通常先遷戶籍比較安全;也要先問目標校是否屬自由學區 |
| 臺中市 | 多數情況需遷戶籍至目標學區 | 有(在額滿校分發時提供免遷戶籍轉介機制) | 額滿校轉介、鄰近學校調度 | 若目標學校未額滿、願意接收者,有機會不必遷戶籍;但若跨區,通常要遷戶籍 |
| 臺北市 | 一般必須先遷戶籍才受理轉入申請 | 有(特定身心障礙、兄弟姊妹就讀) | 設籍日、額滿校優先資格、居住查核 | 若要轉入非戶籍校,事先遷戶籍、掌握設籍截止日、調查目標校政策是關鍵 |
1.新北市規定
新北市的規定在教育局「公立國民小學學生轉學作業要點」中有比較明確的條款。以下是主要的規定重點:
-
一般轉學需戶口遷移 + 有居住事實
新北市原則上規定:「本市學生因家庭戶口遷移,持有戶口證明文件並有居住事實者,始得申請轉學」。也就是說,在一般狀況下,若要辦理國小轉學(跨學區、跨校),學校會要求你先辦妥戶籍遷移,並提供戶口證明與證明你確實住在新地點。 -
自由學區學校的例外
在一些情況下,若你申請的是「全市自由學區學校」或從自由學區學校轉回原學區學校,則不受戶籍遷移限制。也就是說,在這些特殊跨學區(自由學區)情況下,可以不用遷戶籍就申請轉入。 -
免遷戶籍的特殊情況
新北市的規定也列出幾種可免遷戶籍辦理轉學的情形:-
符合特殊教育法或相關法規的安置學生(即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 可經核定後免遷戶籍轉校。
-
身心障礙學生之兄弟姊妹,在申請同一所國小時可以申請免遷戶籍就讀。
-
若設籍於額滿學校學區,由額滿學校改分發之學生,也可能被免於遷戶籍轉校處理。
-
同一戶籍內因學區重新劃分造成兄弟姊妹分屬不同學校者,也得申請隨兄弟姊妹轉入。
-
-
轉學程序、時間限制與強制性
-
進行轉學時,首先申請「轉出」,再向欲轉入學校提出「轉入」申請。新北市規定辦理轉出後需於三日內至轉入學校報到。
-
各國民小學不得強制學生轉學,也就是說,學校不能單方面強迫孩子換校。
-
若學生戶籍暫寄至某區、確有居住事實者,根據「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學生分發入學轉學作業要點」,可由居住地申請入學、轉學,不一定要正式遷戶籍。
-
-
校方具體實務操作
例如新北市某國小轉入作業,就會要求「戶口名簿上地址必須轉出以上學區所屬鄰里」(除非要讀的學校與原校為共同學區)才予以受理。
有的學校則明文說:「基於法規,本校無法受理戶籍未轉或原校未轉出的學生轉入、轉出手續」。也就是如果戶籍和轉出程序未準備齊全,可能會被學校拒絕。
小提醒:
-
在新北市,若你要讓孩子在非戶籍地或跨學區的學校就讀,遷戶籍通常是最保險的做法,除非落在自由學區或特殊、免遷戶籍情況。
-
申請轉學前,務必要先與目標學校確認是否屬於自由學區、是否願意接受無遷戶籍的申請、是否還有名額。
-
轉學程序的時間點要掌握好 — 特別是轉出後三日內報到、文件要齊全,避免遲報或文件缺失被拒絕。
-
若你符合特殊需求(身心障礙或已被安置等),記得主動提出核定申請,爭取免遷戶籍的權益。
總之,在新北市,國小轉學一定要遷戶籍嗎?答案是:大部分情況是要的,但有例外且政策有彈性。
2.臺中市規定
我也查了臺中市在「學籍管理」與「跨學區/轉學」方面的法規與實務要點,下面是重點整理。
-
學籍管理辦法:轉出入以遷徙後之戶籍為依據
在臺中市的「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中,明定「學校應以遷徙後之戶籍為轉出入學校之依據」。也就是說,在申請轉學時,學校通常會檢視孩子戶籍是否已經遷入新學校所屬的戶籍/學區。 -
防止越區就讀要點、學區劃分與居住事實查核
臺中市有「國民中小學防止學生越區就讀實施要點」,其中規定若學校發現孩子家庭已遷居至學區外或戶籍設於外區者,學校有權勸導辦理戶籍遷移或請孩子轉入居住地之學校就讀。
此外,對於班級數超額的學校,非特殊理由者不准轉入,若要跨區入學要先經市府核准。 -
新生分發、額滿學校與免遷戶籍轉介機制
在臺中市的新生入學分發規定中,有「免遷戶籍轉介至鄰近之學校就讀」的條款。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本想進入某校但該校已額滿,則市府/學校應協調將該孩子安排到鄰近學校,而非強迫戶籍遷移。
而在額滿校的處理上,若有剩餘名額、且孩子能證明有實際居住事實,有可能在不遷戶籍的情況下就讀(或被轉介到附近學校)。 -
轉學程序、期限與文件要求
-
孩子申請轉出時,需提出「轉學證明書」與相關文件(戶口名簿等),轉出後三日內到欲轉入學校辦理轉入。
-
轉入學校會審查戶籍地址是否在其學區內。若審查合格,才准予接收。
-
有學校明文規定:辦理轉學手續時,「必須先辦理戶籍遷移 (遷移至本校學區)」才能進行轉入。
-
小提醒:
-
在臺中市,轉學時往往被要求「先遷戶籍至學校所在地學區」,也就是在很多情況下,沒有遷戶籍就難以進入目標校。
-
然而,在額滿校的分發時,臺中市提供「免遷戶籍轉介至鄰近學校」的機制,減少家庭負擔與不便。這給予家長在不可行的跨區就讀上的另一個選擇。
-
在校方查核/家庭訪視時,如果發現孩子實際居住已經遷離學區或戶籍在外,校方有可能會要求遷戶籍或轉校。
-
為了順利完成轉學,家長需事先確認目標學校是否願意接受、是否還有名額、以及是否需要遷戶籍。也要準備租約、水電單、信件地址等能證明「居住事實」的文件,以備學校查核。
-
如果你考慮讓孩子跨區就讀,務必觀察該校是否屬於自由學區、能否申請跨區、是否名額有限、有無特殊審核機制等。
總體而言,臺中市在「國小跨學區/轉學」方面,比較傾向要求戶籍配合學校學區,但在額滿校、特例或分發機制中,仍保留一定彈性。
3.臺北市規定
因為臺北市在都會區中規模大、政策透明度高,我也查看了臺北市在「國小轉學、入學是否必須遷戶籍」方面的規定,讓你作為參考。以下是臺北市的主要法規與政策:
-
轉學必須先辦戶籍遷移
臺北市的「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轉學注意事項」中,就明文規定:「學生與父、母或監護人必須先辦妥戶籍遷移,以遷移後之戶籍為轉學之依據」。換言之,要轉入另一校,就必須先把戶籍遷過來。 -
免遷戶籍就讀例外(尤其關照身心障礙學生、兄弟姊妹)
在臺北的規定中,也有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其兄弟姊妹,允許在某些情況下免遷戶籍就讀。
例如:若兄弟姊妹原本就讀該校,在某些情況下可提出申請,希望免於戶籍遷移也能到同一校就讀。 -
入學與戶籍關聯、查核與強制轉學機制
-
臺北市在招生、學籍管理中,也要求若學生戶籍已遷至本校學區外,或雖設在學區內但無居住事實者,應請學生轉回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學區就讀。
-
在轉學程序上,先在原校申請轉出,再向欲轉入校提出申請,學校需檢查戶籍是否屬其學區後才予以接納。
-
-
額滿學校分發與設籍基準日
在臺北市,如果你想進到一所已額滿的學校,常有「設籍基準日」規定(例如 3 月 20 日之前設籍於該區域)才能具有優先分發的資格。
小提醒:
-
在臺北市,要跨區/轉入另一校,一般是「必須先辦妥戶籍遷移」才被納為轉學申請的依據。所以若你手上還沒有遷戶籍,學校可能不受理。
-
若你的孩子具備特殊情況,如身心障礙、兄弟姊妹就讀該校等條件,可向教育局提出申請,爭取免遷戶籍的機會。
-
記得觀察額滿校、設籍日期這類細節 — 即使戶籍遷好了,也要在系統、分發時段、名額限制內才可能被錄取。
-
在做任何讓孩子換校、跨區、遷戶籍的決定前,一定要先跟目標校及教育局確認政策與可行性。
實際操作:辦理轉學、遷戶籍的步驟

當我們決定要讓孩子轉校、或遷戶籍時,我自己整理了一套比較順暢的流程,讓手忙腳亂的階段可以輕鬆一點。下面我分享給你(假設我們在某個中南部縣市操作):
步驟一:與學校或教育局確認可行性
-
先打電話問「目前要轉入的學校,有學區限制嗎?」「若戶籍未遷過來,可以先申請嗎?」
-
詢問該校當年度是否還有額度、是否接受跨學區學生。
步驟二:辦理戶籍遷移(若需要)
若確定要遷戶籍,提前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戶口遷移(從舊戶籍遷至新住處或目標學區內)。
務必確認文件:戶口名簿、遷出證明、家長身分證、委託書(若無法雙親同時到場)等。
步驟三:在原校辦理「轉出」
-
向原就讀學校教務或註冊組提出「轉出申請」。
-
填寫轉學申請書、出具轉學證明書。
-
學校會確認你的戶籍證明,以及家長身分證件等。
步驟四:於三日內到新校辦理「轉入」
(許多地方有這「三日」限制)
-
帶著戶口名簿、轉學證明書、監護人身分證件、轉入申請表格,到新校教務處註冊。
-
新校審核你戶籍地址是否落在該校學區內(或符合跨區/自由學區政策)
-
若符合,就可以完成轉入登記、安排班級與課程。
例如在臺中市某國小,他們就規定:「先辦理戶籍遷移 … 再到教務處辦理轉出 … 三日內帶戶口名簿+轉學證明報到」;在臺北市某校也有類似規定。
這整個流程,要留意的重點是「提前溝通」、「確認學校政策」、「資料準備齊全」、「時間掌握」。我曾因為忘記委託書、或家長一方因故無法到場,導致流程延宕好幾天。
給家長的建議:如何判斷該不該遷戶籍、該選哪一區讀書?
在這裡,我以一位走過這條路的媽媽身份,給你幾個心法和評估參考:
(一)考慮交通、生活品質與孩子適應性
有時候,小學距離近、交通方便,比戶籍「正確」更重要。若你們搬家但新住處到原校車程可接受,孩子也適應,不一定要急著換校。太頻繁變動對孩子心情也可能造成影響。
(二)提前詢問與比較
在搬家之前,先和未來住處附近的學校打電話詢問是否可以進入、是否有跨學區名額、是否需遷戶籍。也可以請學校提供該學區戶籍入學優先名額、招生數量等資料,幫自己做比較。
(三)保留相關居住證明文件
不管遷戶籍與否,建議保留租約、水電單、信件寄送地址等,可以在申請跨區或轉學時作為輔助證明,以加強「你確實在該地居住」的事實。
(四)程序提早準備、不拖到最後一刻
轉學、遷戶籍、申請跨學區,任何一個環節如果拖到入學季、放假時間,可能遇到行政人員休假、審核延誤等問題。建議提前一季(或半年)就開始規劃與詢問。
(五)視情況做最彈性判斷
有時候兩邊都不滿意:戶籍地學校不理想、跨區學校名額太少、距離不方便。這時就要在「最適合孩子適應」與「長遠規劃」中找平衡。有些家庭會選擇捱過一年看看適應度,再決定要不要搬戶籍或轉校。
國小戶籍查詢FAQ
Q1:一定要在戶籍地讀書嗎?
一般來說,公立國小的分發原則是依照「戶籍所在地」的學區來安排學校,因此多數孩子會在戶籍地就讀。不過,若家長有特殊需求,例如工作地點不同、家中照顧安排或交通考量,也可以向學校或教育局申請「跨學區就讀」。只要名額允許、學區學校願意接收,就有機會不用遷戶籍也能入學。家長只要提前了解各縣市規定,就能為孩子找到最合適的學習環境。
Q2:國小遷戶籍多久前?
若家長希望孩子在指定學區的國小入學,建議至少在入學前年底前完成戶籍遷移,有些縣市甚至會要求在「學區調查日」前(通常是每年 3 月左右)完成。因為戶籍登記時間會影響孩子的學籍分發順序,提早準備比較不會手忙腳亂。若臨時遷戶籍,學校也可能要求提供實際居住證明,因此建議提前了解當地規定,以免影響入學資格。
Q3:小孩一定要跟爸媽同戶籍嗎?
其實不一定。只要小孩的戶籍地址符合入學學區規定,就不強制要求與父母同一戶籍。舉例來說,如果孩子跟祖父母同住,也能將戶籍設在祖父母家中學區。許多家長會依照生活便利或照顧安排來決定戶籍地址,只要是孩子實際居住的地方,就能作為入學依據。不過若學校懷疑是假遷戶籍,仍可能進行查核,建議家長誠實申報,避免後續麻煩。
Q4:沒有戶籍可以入學嗎?
若孩子尚未辦理戶籍或戶籍在國外,也仍可申請入學。這類情況多屬外籍生、港澳學生或特殊家庭狀況。家長可攜帶居留證、居留證明或其他合法文件,向居住地教育局申請入學安排。教育單位會協助安排學校就讀,確保孩子不會因戶籍問題而錯失受教權。台灣的義務教育制度非常重視每位孩子的受教權益,因此只要提出正當證明文件,仍能順利就學。
總結
親愛的家長,你問:「國小一定要在戶籍地讀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這個「不一定」背後,其實有很多條件、限制與不確定性。許多時候,要跨學區、要免遷戶籍轉學,都不是自動就能過,而是要視當地規定、學校名額、特殊需求、審核程序等因素來看。
以下是我最想送給你的幾句話:
-
提前詢問與規劃,是你最大的保險
不要等到月底、招生前才慌張去調查政策,提前瞭解能給你更多選擇空間。 -
孩子的適應比一切都重要
即使學校很理想,但如果路途太遠、交通不便或孩子心理壓力太大,那可能得不償失。 -
不要被「遷戶籍」三個字嚇住
雖然戶籍常常是入學與轉學的重要參考,更改戶籍是可以做的選項,但要視實際狀況判斷是否必要。 -
有例外就爭取,有問題就溝通
若你符合身心障礙、兄弟姊妹、特殊需求等例外條件,不妨向學校或教育局提出申請。許多規定其實是可以被彈性處理的。
延伸閱讀
附錄
1.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區劃分辦法》https://www.k12ea.gov.tw/
2.內政部戶政司:《戶籍登記相關法規與申辦須知》https://www.ris.gov.tw/
3.中華民國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義務教育說明》https://www.edu.tw/



